|
报告题目 (Title):药物分子结构导向的合成化学 报告人 (Speaker): 齐湘兵 清华大学 报告时间 (Time):2024年7月6日 (周六) 10:50-11:20 报告地点 (Place):校本部 乐乎新楼学海厅 邀请人(Inviter): 于洋 李健 主办部门:理学院化学系 报告摘要: 拥有独特三维空间结构(“优势骨架”)和药效基团(“优势原子”)的SP3杂化原子为主的立体小分子,因其构型多样性、分子成键的复杂性以及优异的物理性质和药理特性使得这类小分子更容易在体内和靶点结合,是调控靶点蛋白的有效分子(“优势分子”),在FDA批准的新药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本次报告将主要集中在通过sp2-到sp3-碳骨架转移和重排策略进行结构复杂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全合成。此外,还将讨论一种新颖的可见光诱导的烷基 Zr 交叉偶联反应,用于组装富含sp3杂化碳原子的功能分子。涉及 sp3 杂化碳亲核试剂的交叉偶联已成为合成三维 (3D)立体分子结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sp3杂化有机金属偶联的开发较少且有挑战性。我们开发了烷基二茂锆的广谱交叉偶联反应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基于单电子金属转移的不对称策略来合成手性硼烷化合物,并为烷基锆化学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代表论著 [1] Chen, P.; Wang, J.; Qi, X. Nat. Commun. 2024, 15, 679. [2] Yang, C.; Bai, S.; Qi, X. Chem 2023, 9, 1. [3] Zhang, Y.; Zhang, L.; Qi, X.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4435. 报告人简介: 齐湘兵,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副教授。2009年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博士学位,并分别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化学系以及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于2013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担任化学中心主任/研究员,2018年起受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北京市青年拔尖优秀人才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等。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北京市百千万人才研究计划等。兼任《Journal of Medical Chemistry》,《Acta Materia Medica》等期刊编委。目前已经在Nature, Chem,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JACS、Angewandte 和 J. Med. Chem. 等医药与合成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
上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第432讲 成环反应的发展/应用/机理研究以及常温常压下芳环氢化反应的发现
下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第430讲 糖类药物的合成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