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题目(Title):催化表面化学 报告人 (Speaker): 黄伟新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时间 (Time):2023年10月15日(周日) 15:00 报告地点 (Place):校本部乐乎新楼思源厅 邀请人(Inviter): 赵玉峰 教授 主办部门:理学院化学系 报告摘要: 催化表面化学是表面科学和催化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主要是通过固体表面化学研究在催化剂活性位层次理解固体表面催化作用机制和建立固体表面催化作用的结构效应。催化活性位是催化表面化学的研究核心。固体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均一性是确定其催化活性位面对的主要挑战,其对应的有效策略是模型催化剂策略,即通过系统研究结构均一规整模型催化剂表面化学来理解复杂催化剂表面化学。 催化剂颗粒暴露晶面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关键结构因素之一,暴露单一晶面的单晶经常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晶面-催化性能关系研究,但该研究体系与工作催化剂体系之间存在显著的“压力鸿沟”和“材料鸿沟”。我们提出了结构均一规整纳米晶可以作为一类全新模型催化剂,并基于“从单晶到纳米晶模型催化剂”的研究思路开展了系统催化表面化学研究。我们研究结果促进了“纳米晶模型催化剂”概念的建立,也示例了“从构-效关系的基础理解到高效催化剂结构设计和控制合成”这一多相催化基础研究思路的可行性。 报告人简介: 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2017),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催化表面化学。获得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04)、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200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中国真空学会“青年科技创新奖”(200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9)、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催化青年奖”(2019)、中国科大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成就奖”(2019)和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Humboldt Research Award”(2020)。曾任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和德国马普协会-中国科学院伙伴小组组长,现任研究领域主流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编辑、Surf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Catalysis Letters/Topics in Catalysis//Science China Chemistry/物理化学学报/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B/C编委、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上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第406讲 中低温热电材料与器件
下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第404讲 高含氢量金属氢化物的创制及改性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