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题目 (Title):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 报告人 (Speaker):刘育 教授(南开大学) 报告时间 (Time):2023年10月25日(周四) 14:00-15:00 报告地点 (Place):校本部东区16号楼520报告厅 邀请人(Inviter):于洋 教授 主办部门:理学院化学系 报告摘要: 近年来,我们在大环限域诱导或促进纯有机室温磷光、多层次超分子组装材料应用于生物诊疗、分子机器和超分子纳米反应器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我们首次发现葫芦脲对溴苯基吡啶盐衍生物限域作用诱导高量子产率和长寿命室温磷光,随后发展了聚合物限制和大环限域协同增强室温磷光,获得了长寿命的纯有机室温磷光体系,并应用于数字和信息防伪。同时,我们基于大环限域策略实现了超分子级联组装,成功构建了具有超大斯托克斯位移和近红外发射的连续磷光捕获系统。这些超分子级联组装体也成功用于靶向药物传递、原位诊疗、细胞成像等生物应用。 报告人简介: 刘育,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合成化学的研究,研究方向为有机超分子化学。1994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被授予天津市授衔专家,2000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和2015年两届中国侨界贡献奖,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和2011年分别两次任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80多篇,IF>10论文100多篇,论文SCI他引18000多次,H-index 72。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8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与组装/2010年),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和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曾任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亚太环糊精协会主席,现任国际环糊精和葫芦脲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快报》学术委员会主任,Asian J. Org. Chem., Aggregate等7种杂志编委。 |
上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第395讲 环糊精与生物分子组装体的构筑与功能
下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第393讲 有机硼化学: 基于四配位硼的精准反应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