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主题:Fluorescence Sensing and Beyond
报告人: 孙晓龙 (Postdoc i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报告时间:2016年6月8日(周三)10:00
报告地点:校本部HA102
邀请人: 张展
主办部门:理学院化学系
报告摘要:荧光传感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迅猛发展,其在化学,生物,材料,物理领域成果显著,而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更是将极大地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进展。作为其最重要基本组成部分的荧光分子探针,也是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报告主要围绕荧光传感技术及应用展开,包括小分子荧光探针基本介绍,其在生物体活性氧/活性氮的检测和细胞成像,化学神经毒剂快速检测,硼酸-葡萄糖识别的研究。
报告人简介:孙晓龙,2009 年本科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2012 年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师从钱旭红教授,2015 年在英国巴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师从Tony James 教授,随后前往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师从Eric Anslyn 教授。长期一直致力于荧光传感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设计新型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体活性氧、活性氮的检测和细胞成像,信号放大技术对神经毒剂的检测,以及小分子探针与材料的结合,比如介孔硅胶材料,石墨烯材料等。目前,已在包括Chem. Rev., Chem. Sci., Chem. Commun., 发表论文数篇。
|
上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 第165讲:Organic-based Magnets: New Chemistry, Physics, and Materials for this Millennium(有机系磁体: 新型的化学物理材料)
下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 第162讲:Amino Acid-based Bifunctional Phosphines for Enantioselective Catalytic Reactio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