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今日化学系列报告 第303讲:新型丙烷脱氢催化剂与工艺

创建时间:  2022年07月04日 12:10  张杰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 (Title):新型丙烷脱氢催化剂与工艺

报告人 (Speaker): 巩金龙 教授(天津大学)

报告时间 (Time):2022年07月08日(周五) 14:10-14:50

报告地点 (Place):腾讯会议 ID:246491495

邀请人(Inviter):邢菲菲

主办部门:理学院化学系系

报告摘要:巩金龙教授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全局优化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CuZn纳米颗粒模型和CuZn催化剂上C2+产物的原子级结构进行了大规模模拟。进一步揭示不同掺杂浓度CuZn NPs催化剂上CO2ER的原子级活性位点。分析了2000多个表面位点,确定了两种活性位点,即平衡Cu-Zn位点和重Zn的Cu-Zn位点,这两种活性位点均有利于C-C耦合,并通过后续的计算和实验研究得到验证。通过对最稳定结构的高通量测试、Bader电荷及ICOHP分析,证明了CuZn协同效应位点对*CO的吸附有很大的影响,并在CO2ER对C2+产物的吸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uZn的原子排列会影响关键中间体*CO与CuZn表面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CO与活性位点之间的电子转移。CuZn催化剂中,适度掺杂的CuZn催化剂具有最多的ΔE*CO吸附位点以及确定的活性位点、平衡Cu-Zn位点和重Zn Cu-Zn位点,可以提高CO2ER的选择性。这项工作为设计高性能的铜基催化剂提供了一个范例,并可能为准确识别复杂催化体系中活性位点的原子结构提供了一个总体策略。

报告人简介:巩金龙,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先后当选英国皇家化学(RSC)学会、中国化工学会Fellow,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能源化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首届科学探索奖、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三项等奖励。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兼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组长、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上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 第304讲:手性阴离子-铜催化自由基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

下一条:今日化学系列报告 第302讲:过渡金属催化的惰性碳氢键不对称催化转化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