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术报告中,Fu教授首先讲述了传统C-C偶联反应中的挑战问题,及烷基试剂一般很难参与偶联反应。但通过Fu 课题组的创造性的研究,他们发现了基于自由基过程的一系列新型Ni,Cu,Pd催化的反应体系,并成功实现了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手性选择性偶联化学。此外,Fu教授还讲解了他们近年来方向的光催化/铜催化的碳-杂键生成的新型反应体系。实现了传统上极具挑战性的烷基胺、烷基醇等化合物的新型高效制备方法。师生们认真聆听了报告,并就相关科学问题与Fu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Gregory C. Fu 教授还参观了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就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化合作等方面与老师们展开深入交流,并听取了相关科研人员的工作汇报,提出了宝贵建议。本次学术交流,使得广大师生领略大师风采、拓展对前沿化学的认知,促进化学系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 Fu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院士,目前是加州理工学院Altair讲席教授。Fu教授于198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导师: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 B. Sharpless教授),199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D. A. Evans教授),1991年-1993年在加州理工学院R. H. Grubbs教授(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2012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历经助理教授、副教授,于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他作为教授加入加州理工学院。他曾获得过Elias J. Corey Award 和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 等众多奖项。他至今多年来一直担任美国化学会期刊JACS的副主编。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的新方法学研究。 |
上一条:化学趣味实验——自制护手霜
下一条:2018年“今井嘉夫奖学金”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